对于整个展馆设计,我们想要情境还原的效果好,灯光和光线的运用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同灯光所体现的艺术效果都是特定的,拥有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的光线,可以让参观者在视觉上得到享受,展品的观赏价值提高档次。那么,
博物馆照明设计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视觉适应
从博物馆的室外,到门厅、交通空间,到展览的序厅、展厅,到展厅的不同部分,亮度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别。这是一个重要的且经常被忽略的问题。
通常的情况下,展厅内的亮度低,展厅以外的区域亮度高,观众从高亮度环境进入低亮度环境,如果转换速度过快,视觉会不适应。而且,对应亮度上从高到低,内容上却是从次到主,和观众的心理期待相反。
因此,在进入到展厅之前的空间序列当中,亮度应当逐渐降低到低于展厅内亮度的水平,或者至少和展厅内的亮度水平接近。
要实现这样一个理想的亮度过渡,需要在建筑设计的起始阶段就着手整个博物馆的空间亮度规划。展厅内的亮度分布和展览的策划以及展陈设计有很大的相关性,比如按编年进行的展览和按材质进行的展览,亮度的分布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
按编年进行的展览可能会把一件青铜器和一件彩色的丝绸放在一起,二者的照度限制差别很大(300lx和50lx),可能造成一个视野范围内过高的亮度比,这个问题需要从展陈设计的角度或者照明设计的角度来解决。按材质进行的展览,比如青铜器展或者丝绸展,可能就不会碰到这样的问题。
2、展品数据和空间界面数据的取得
照明设计应当是亮度设计,也就是以直观的视觉结果为目标的设计。要设计亮度,展品的形体和材质数据(比如 3D模型、颜色、光洁度、反射比),展厅空间和界面的形体和材质数据,都是做照明设计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3、展厅光环境气氛的营造
博物馆的照明,特别是展陈空间的照明,有风格的不同。展陈空间的照明风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风格和展陈风格。空间和展陈方式可能是一个完全冷静客观的背景,也可能是一个参与叙述,具有故事性的角色,照明会采用相应的方式,形成相应的风格。
除了配合展陈风格,在博物馆中,通过营造或改变光环境气氛来缓解观展疲劳是照明的另一个重要功能。自然光的引入,或者是自然光印象的引入,对于博物馆光环境气氛的营造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当然,自然光的引入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确保不对展品构成损害。
4、展柜的照明
由于展柜内部空间的局限性,展柜内的灯具选型,设置位置,投光角度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不能就具体展品有针对性的进行展柜设计和照明设计,展柜内的照明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出于展品保护或者场景设定的需要,展柜内照明的控制有可能并入整个
展厅照明的控制系统,应尽早考虑控制模式和线路的敷设。
展柜玻璃表面的反射眩光是影响展柜照明效果的另一个关键因素。采用低反射玻璃,控制玻璃对面实体和空间(经过空间的观众)的亮度,都是有效的控制反射眩光的手段。当展柜的玻璃面和其他展品相对时,控制反射眩光的难度很大。
5、满足展陈的灵活性
博物馆照明应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展陈调整和临时展览的需要。灵活性包括送电位置的灵活性,照度分布的灵活性,以及控制设备设置的灵活性(主要是感应设备设置的灵活性)。
6、眩光控制
眩光控制水平对博物馆的视觉品质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博物馆的照明当中,眩光大致包含三类:
-
直接眩光,主要是灯具直接产生的眩光,比如在正常的视野范围内看到灯具的出光面;
-
一次反射眩光,主要是由灯具的出光面的虚像产生的眩光,比如在比较光洁的展品表面或者展柜的玻璃面上看到灯具的出光面的虚像而无法看清展品;
-
二次反射眩光,即由被照亮的物体的虚像产生的眩光,比如在展柜的玻璃表面看到其他展品的虚像而无法看清展柜内的展品。